为助力新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华新小学于8月20日至22日组织0-3年教龄教师开展暑期培训。
新师启航:育德能力的进阶
8月20日,全体参训老师聆听了全国模范教师于洁老师《我这样化解教育中的艰难》和《照镜子,规范我们的教育教学》两场讲座。
于老师用生动的事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讲述了如何用正确的方法,用正确的心态去处理学生问题,让老师们深受启发,重新认识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她也呼吁每一个教育者要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她还与参训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大家规范教学行为,反思教育实践。
8月21日上午,25学年新入职教师参加了新学期新教师班级管理专题培训。首先,朱虹老师作了题为《我们是队的人》的专题分享。她聚焦少先队辅导员的核心职责与使命,深入阐述了如何有效开展中队组织建设、思想引领和活动设计。
接着,龚慧超老师以《心思路,慧带班》为主题,提出班级管理需具备“五心”——即“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耐心、细心”,并结合自身丰富的带班经验,详细讲解了如何将“五心”融入日常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破解管理难题,营造和谐、积极、有序的班级氛围。
最后,郭妍老师则聚焦家校共育的关键环节,分享了《家校沟通指导》。内容涵盖了家访工作的有效开展、家长会的组织设计以及日常家校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她强调真诚、尊重和共情是沟通的基础,旨在帮助新教师构建和谐、互信的家校合作关系,凝聚育人合力。
新师赋能:教学能力的进阶
8月21日下午,全体参训教师分学科开展教学能力培训。
语文学科聚焦“备课、上课、作业、教研”四大模块,由吴雪娟老师为参训教师带来实操指导。随后,张文榕、徐一、王芳、卫茂丹等老师对教师暑假作业进行了展示交流,内容涵盖新课标学习心得、周周练设计及教育专著读后感,其他老师积极参与点评。培训尾声,所有参训教师现场完成培训作业,即时检验学习成效。
数学学科聚焦课堂教学设计与作业规范,通过说课展示、互动点评及专题讲解等形式,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整个活动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课活动。首先,潘诗雯、潘叶等4位老师,分别对《面积》、《长正方形的面积》两节课进行同课异构的说课。接着,青年教师代表围绕课程目标、学情分析及活动设计等进行点评,肯定优点的同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韩梅老师对“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性”进行系统培训。第二部分,作业规范培训。首先由李梦玉、陈可等3位教师进行“华小作业格式”讲解, 接着由潘叶、钱欣怡等教师进行点评,最后韩梅老师梳理出整个小学部分重点知识的核心要点以及作业的注意点。
英语学科以 “做轻盈踏实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与作业中精进” 为主题,通过“破冰互识、困惑共解、经验共享、作业共鸣”等一系列高效、互动式的环节,聚焦课堂与作业实践。培训在轻松有趣的“课堂DNA”破冰活动中拉开帷幕,老师们通过互猜“教师自画像”迅速拉近了距离。随后的“困惑直通车”环节,大家分组聊一聊呈现在屏幕上的关于课堂节奏、学生管控、情境创设、作业布置、家校沟通方面的问题,并通过集体智慧相互支招。在“教学诊疗室”和“经验拼图工坊”中,各小组聚焦课堂教学常规与实用技巧,通过自查、分享与讨论,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团队的共同财富。在最后的“作业共鸣圈”环节,梁爽老师就教师暑期作业进行了简单点评,并重点聚焦新课标学习要点,围绕核心素养导向、单元整体教学、学业质量评价等关键内容开展了深度回顾与梳理,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对新课标内涵的理解与实践指向的把握。
综合学科以“驾驭课堂的艺术:课堂管理实战训练”为主题,通过“诊断—演练—共创”三个环节展开。破冰活动中,教师们通过拼图成组,进行“学科画像”展示,并分享课堂管理难题,经投票确定三个高频“痛点”。随后的情景模拟演练环节,各小组针对“痛点”案例展开“急诊会诊”,提出应对策略并进行角色扮演,观摩小组记录反馈。互动交流后,王静老师总结了课堂突发状况管理的“安全、效率、尊重、学习”四原则及具体操作方法。在策略共创环节,2-3年教龄教师交流课堂管理的有效技巧,王静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梳理出预防性策略、即时干预技巧等可迁移的课堂管理方法。参训教师收获了课堂管理的实用策略,增强了应对课堂挑战的信心与专业底气。
新师成长:职业素养的进阶
8月22日上午,“上善课堂:沟通有道,压力无忧”培训在多功能厅举行。区文明办特聘礼仪专家导师潘琼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模拟情境,让大家思考交流,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向全体参训教师传授与问题家长、问题学生的沟通技巧。通过便利贴画画,了解老师们的即时情绪,教授大家情绪外化技术,并列出微休息清单,助力大家缓解工作压力,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接下来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此次为期二天半的培训,为新青年教师搭建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明确了教学方向,提升了专业技能,为新学期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