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青浦区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加强协同有序过渡持续发展”幼小科学衔接主题研讨交流活动在我校举行。本次活动由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院主办,华新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成员单位承办。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陈群波博士,区教育局基教科和区教师进修学院研修中心负责同志、相关教研员,区12个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的代表,区各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学科教师代表约120人出席本次活动。区教育局基教科小学段负责人高跃永主持了本次活动。
专家点评与讲座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陈群波博士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与指导。他认为,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成员校之间的双向奔赴,聚焦了经验发展的连续性,立足课程教学,进行入学适应和入学准备,是促进有衔接活动的有力助推。共同体的研讨交流也紧扣经验发展连续性,做到了既有点上的突破,也有全面的攻坚。共同体的深度协同活动,关注孩子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对孩子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持有尊重。立足于课程教学主阵地,为有效有效衔接提供适宜的课程,并积极探寻教学突破口。
随后,陈博士进行了名为《“小幼衔接”的上海课程行动》的专题讲座。架构清晰的行动路径图,以“一个核心价值、两个实施载体、三个实践导向、四个行动要点”为纲的行动指引,为我区后期进一步做好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学科教研员和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消化,并以此作为幼小科学衔接深入推进的理念引领。
课堂展示
华新小学张依撷、吴雪娟老师,华新幼儿园胡琦老师,新霞幼儿园孙磊老师,嵩华幼儿园池婷老师,献上了五节精彩的幼小衔接教学活动展示:低年级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植物小导游》,一年级学科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大班集体活动《幼代会在行动》、《蒙眼趣行》和《会说话的手》。本次展示活动,教师精心设计相应环节及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幼小衔接的过渡性特点。精彩的课堂背后折射的是教师幼小衔接理念逐渐更新的最鲜活的反应,也是华新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前期实践成效最真实的体现。
论坛沙龙
华新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在集中研讨环节,带来主题为《基于儿童立场协同创新实践助力科学衔接》的论坛沙龙。他们围绕“如何基于课程视角,营造科学衔接新生态?如何立足儿童立场,创新幼小科学衔接新路径?如何赋能“家-园-校”协同成长,探寻幼小科学衔接新机制?”三个话题展开了热烈探讨。共同体成员结合学校做法,就打破场域界限、链接资源,集结共同体之力,探寻课程衔接生长点进行了实例阐述。老师们也分享共同体在衔接过程中,各自的融合、创新协同的优质经验。
案例交流
嵩华小学陆玮老师,凤溪小学徐晔雯老师,凤雅幼儿园吴晓丽老师,之华幼儿园徐婷老师,分别分享了题为《聚焦幼小衔接,巧用“具象化”策略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小小代言人,大大中国梦”——小学语文学习准备期幼小衔接案例简析》、《深调查会记录愿表达助衔接》、《坚守儿童立场,开展慧读体验,促进语言发展》相关幼小衔接经验案例。结合实际教学情境,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切切实实把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并为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一场温暖的教育都从美好的相遇开始,踏着欢愉的脚步,共赴幼小衔接之约,美好的期遇正在进行中。我校作为共同体组长单位,将借助幼小衔接研究共同的平台,不断优化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内容、策略和机制,点面结合,做好规定动作,做亮创新举措,营造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新生态,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